87978797威尼斯

导航

关于申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公示

时间:2012-12-31浏览:676

 

根据申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要求,为进一步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对申报项目的监督力度,现将我校陈晓春教授等参与申报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进行校内公示。

自公示之日起7日内,任何人对公示项目的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及推荐材料的真实性和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及排序持有异议的,应当以真实身份向科技处提出书面报告,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科技处按规定对其身份予以保密。

 

项目名称:认知障碍发生机制和早期预警与干预及其临床应用

项目完成人:张志珺、陈晓春、汪凯、袁勇贵、柏峰、潘晓东、朱春燕、谢春明、王少华、闫福岭、任庆国、张洪英、张晓斌、张正生、惠姣洁

项目完成单位:东南大学、87978797威尼斯、安徽医科大学

内容简介:近三十年来现代神经科学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明确了认知障碍是众多精神神经疾病的核心症状,但其发生机制不清,早期识别困难重重,缺乏根本治疗措施,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和关键科学问题。在过去的十多年,张志珺、陈晓春、汪凯等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43项国家级课题、16项省部级课题的支持下,主要以老年性痴呆(AD)的临床前期-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和最新确定的AD又一高风险人群-老年期抑郁为疾病载体,结合认知心理、神经影像和神经生物技术与策略,紧紧围绕“认知障碍发生机制和早期预警与干预及其临床应用”开展了大量工作:1. 结合利用离体细胞、行为与基因工程模式动物和临床患者,围绕Aβ异常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免疫炎症以及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障碍,多层次探讨认知障碍发生机制并确定其神经环路损害的表型,以推动认知障碍生物学标记早期诊断的进程和临床应用;2. 结合利用多维度认知评估、多模态MRI、分子遗传和影像遗传策略,在国内率先纵向随访对比确定aMCI和首发恢复期老年抑郁(rLOD)认知障碍的不同形式和核心特征以及内在关联机制,确定认知障碍进展和AD转化的早期预警指标和遗传风险因素,指导临床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与干预;3.围绕认知障碍的Aβ异常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免疫炎症和氧化应激核心机制,创新性地开发利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植物活性单体,以早期预防和治疗认知障碍,并取得显著疗效;同时基于认知障碍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障碍假说,创新性地利用新型抗抑郁剂超早期预防、急性期/长期治疗认知障碍,以完善其防治理论依据、确定并开发其关键分子靶标药物并应用于临床,有效阻逆认知障碍进程。

本项目研究成果至今共发表SCI收录论著116篇,中文核心期刊484篇,其中中华中国系列论著275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相关研究成果主编(14本)和参编(10本)专著。该先导性研究项目的实施与进展,引领了国内本领域研究方向,相关研究发现被收录国际教材并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与认可,建立了国际高标准严管理的认知障碍相关疾病临床资源生物标本影像数据库,并做为中心辐射跨省市分中心,为大范围组织实施认知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寻找生物学诊断标记和超早期诊断与干预以及新药开发提供了创新性的方法技术与管理保障。尤其系统认知心理评估、遗传影像确定的认知障碍神经环路特征和研发药物的治疗成效被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医院社区推广应用,并用于大规模高风险人群筛查与目标人群干预,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87978797威尼斯

2012-12-31

87978797威尼斯